兒童自閉癥,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因為發病率高,越來越受到醫學界和社會的關注而逐漸廣為流傳,但又因為它離大多數人比較遙遠而充滿了模糊和神秘。
它的學名叫兒童孤獨癥,是一類神經發育障礙的先天性疾病,主要表現為人際交往和情感交流障礙。因為病因的復雜性,幾乎無法治愈。
他們就像生活在遙遠星球的族群,遺世,孤獨,無法共情于我們,而我們,也永遠無法感受到他們內心翕微的愛恨。
為了走近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用我們力所能及的關愛去溫暖他們如冰山一般堅硬又如晨露一樣孱弱的心靈,昆明龍津藥業行政部、環保工程部、安全管理部將團建活動地選在了昆明市蒙多貝自閉癥兒童康復中心,開展擁抱“星星的孩子”,關愛自閉癥兒童公益主題活動。
2019年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圣節,這一天天高云淡,氣候怡人,許多幼兒園及學校都在舉行各式各樣的聯歡活動。而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的孩子,他們仍然過著千篇一律的生活,并未因為特殊的日子而在生命中照進更多的陽光。
進入康復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墻上醒目的愿景、使命、價值觀,這不禁讓我們想到了公司的企業文化。校方老師向我們詳細介紹了中心的成長與發展歷程后,便將我們引進教室,陪伴孩子進行語言、認知能力訓練。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音樂教室,與孩子們一起互動,進行音樂治療,開發孩子的韻律、音樂潛能。
除了明顯感受到這些孩子過于好動外,我們并未察覺出異于常人的特性。直到校方老師在課后的座談交流中,我們才了解到,他們的社交及情感交流障礙其實從我們走入教室就開始了,他們并未像正常兒童那樣對陌生人表現出任何興趣,而是一如既往的在他們自己的世界里,或唱,或跳,或靜默,或翻爬。而常人也許會誤認為是多動癥,是沒禮貌,亦或是性格孤僻,甚至還有些狂燥。但其實,這正是自閉癥的典型表現,與外界幾乎不產生任何鏈接,包括他們的父母。
校方老師說,有的孩子直到八九歲,才能在反復的訓練后開口叫第一聲爸媽,這個時候,他們的父母淚如雨下,而這個時候,我們的同事,也濕潤了眼眸。面對常年無法回應自己情感的孩子,可憐天下父母心,該是何等的悲苦和煎熬。
由于常年需要專人看護和照顧,這樣的家庭又往往擺脫不了經濟貧困、看護人過度勞累的魔咒。我們才明白校方為何呼吁并希望更多的志愿者的到來,家長也并未表現出反感和抵觸。因為這樣不僅能夠有更多的人了解并關注他們,也能通過志愿活動的互動環節,讓家長有片刻喘息的機會。
短短十多分鐘的互動,我們就被完全不聽取任何指令的孩子鬧騰得人仰馬翻,推己及人,做為他們的父母,如何忍受經年的負累?別說是耐心呵護,即使是遺棄,也變得容易理解了。這一點,也得到了校方老師的印證。貧困落后的地區,自閉癥孩子并沒有機會到專業的康復學校接受訓練,他們的歸宿,也許最后只會是兒童福利院。
長久以來,自閉癥患者承受著社會異樣的眼光,他們被誤解,被排斥,被當做傳染病一般避之不及。校方老師給我們舉了很多案例,有正常孩子家長聯名反對學校接收自閉癥孩子,有自閉癥孩子異于常人的行為遭到他人的辱罵甚至毆打,甚至還有自閉癥孩子的至親,也視孩子為異類隔絕與外界交往……其實他們除了自閉,很少會出現攻擊他人的極端行為,我們呼吁社會,能更多的走近他們,去了解和正視他們,給予這些孩子更多地包容與關愛。